评价结论与建议: 评价结论: 根据拟建项目《申请报告》、工程分析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确定该拟建项目可能产生和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粉尘:矽尘、石灰石粉尘、水泥粉尘、电焊烟尘; 化学因素: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氢氧化钠、锰及其化合物、臭氧、甲烷、石油沥青烟; 物理因素:噪声、工频电磁场、高温、紫外线。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1)粉尘:水泥粉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等。 (2)化学因素: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金属毒物等。 (3)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线、手传振动等。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国卫办职健发〔2021〕5号),拟建项目属于C302石膏、水泥制品及类似制品制造,其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为严重。 综上所述,该拟建项目在今后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以及建成投产过程中如能按照《申请报告》中拟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本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补充措施及建议,确保职业卫生专项资金的投入,将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落实到位并确定其有效运行,加强应急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管理,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要求,且在不改变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各主要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浓度基本能满足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建议:总体布局 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 职业病防护设施 (1)拟建项目在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时,要明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种类、规格、数量及建设位置,确保在正常运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良好。 (2)加强除尘设备及管道的密闭性,提高除尘效率。 (3)在夏季,减少工作人员在高温场所的工作时间,为工作人员发放防暑降温用品,防止工作人员高温中暑。 (4)减少工作人员高噪声岗位的停留时间,工作时佩戴符合要求的防噪声耳塞,防止形成噪声危害。 个体防护用品 (1)建立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记录,并培训劳动者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2)根据各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发放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 (3)接触有毒化学品的劳动者每人均应配备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接触经皮肤吸收或刺激性、腐蚀性的化学品,每人均应配备有效的化学品防护服、防化学品手套和防护眼镜。并按照《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DB 37/1922-2011)的要求进行更换。 (4)接触粉尘的劳动者每人均应配备有效的防尘口罩(防颗粒物呼吸器),并根据防尘口罩实际使用情况按需更换。并按照《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DB 37/1922-2011)的要求进行更换。 (5)接触噪声的劳动者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噪声的测量数据选用相应SNR值的防噪耳塞或耳罩。并按照《山东省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DB 37/1922-2011)的要求进行更换。 应急救援 (1)建立应急救援机构,明确应急救援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 (2)按照要求制定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每年在高温来临之际对高温中暑事故进行演练,制定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要求进行演练,做好演练记录和演练总结,加强职工防护意识。 (3)急救药箱内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药品,可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配备急救箱和急救用品。 (4)根据拟建项目各生产单元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沥青罐区应设置围堰;试验室应设洗眼喷淋装置,其服务半径应小于15m;导热油炉、滚筒干燥系统等使用天然气的设备需设置气体(一氧化碳、天然气)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和防爆事故风机等。 (5)建议与最近的具有应急救援能力医院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防工人发生职业卫生急性事故时得到及时的救治。 (6)在可能存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工作场所设置风向标。 辅助用室 拟建项目应根据车间卫生特征分级(3级)及劳动定员设置相应的辅助用室。 (1)3级的车间宜在车间附近或厂区设置集中浴室,浴室淋浴器数量按照9人/个进行设计。 (2)车间卫生特征3级的更/存衣室,便服室、工作服室可按照同柜分层存放的原则设计。更衣室与休息室可合并设置。 (3)车间内应设盥洗室或盥洗设备,每个水龙头的使用人数为31-40人。 (4)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休息室或休息区。休息室内应设置清洁饮水设施。 (5)厕所不宜距工作地点过远,并应有排臭、防蝇措施。车间内的厕所,一般应为水冲式,同时应设洗手池、洗污池。寒冷地区宜设在室内。男厕所:可按25人设1个蹲位;小便器的数量与蹲位的数量相同。女厕所:可按15人设1个~2个蹲位。 (6)生活用室的配置应与产生有害物质或有特殊要求的车间隔开,应尽量布置在生产劳动者相对集中、自然采光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7)人数最多班组女工大于100人时,应设妇女卫生室。妇女卫生室由等候间和处理间组成。等候间应设洗手设备及洗涤池。处理间内应设温水箱及冲洗器。冲洗器的数量应根据设计计算人数确定。人数最多班组女工人数为100~200人时,应设1具冲洗器,>200人时,每增加200人增设1个。 (8)人数最多班组女工人数为40人~100人的工业企业,可设置简易的温水箱及冲洗器。 职业卫生管理 (1)拟建项目建成后应当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保存相关资料。 (3)项目建成后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4)在厂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5)在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增添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卡和警示标识。 (6)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各工作岗位操作规程。 (7)根据《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 2)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3)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6)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专项投资 在设计中应明确职业卫生专项投资,并确保其落实到位。职业卫生专项投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组织工作经费 (2)防护设施建设费用 (3)个人劳动防护用品费用 (4)职业卫生检测评价费用 (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备购买费用 (6)职业卫生宣传培训费用 (7)职工健康监护费用 (8)警示标识费用 职业健康监护 (1)按要求对拟录用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根据各岗位拟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检查周期。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2)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处理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三同时” 建设单位应当在设计阶段组织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施工。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的情况和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检维修及有限空间作业 (1)定期检修维护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确保各设备性能良好。在生产设备检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可能接触到高浓度的粉尘、锰烟,所以在检修或维护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加强通风和降温。特别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容易发生危害。 (2)拟建项目存在沥青罐、水泥料仓、粉煤灰料仓等有限空间,因此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有限空间的职业病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 1)组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对有限空间部位进行全面辨识,建立档案。 2)制作有限空间警示标识,不经允许,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制定有限空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作业规程。 4)实行有限空间作业许可制度及作业票签发制度。 5)应对参加检维修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检维修作业现场和检维修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及注意事项。 6)检维修前,应根据检维修项目的要求制定检修方案,根据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检维修时,作业人员应按要求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7)在有限空间内填充物更换和设备检维修过程中带好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仪及防尘防毒口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8)在有限空间进行检维修时,应严格按照《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2015〕第80号修正)的规定进行。 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建议 建设单位应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管理,设置相应职业病防护设施,配置个人防护用品,保证作业人员职业健康。 职业病防护措施 (1)防尘技术措施 1)劳动者作业时应在上风向操作。 2)对施工现场裸露的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成立现场清洁队每天对施工道路进行清扫和洒水。 3)散装水泥应在密闭的水泥罐中贮存,散装水泥在注入水泥罐过程中,应有防尘措施。现场使用袋装水泥时,应设置封闭的水泥仓库,并将破损水泥袋洒落的水泥装袋先用。 (2)防毒技术措施 1)在其他人员可能接触有毒有害材料的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对可能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设施、装置的施工地点,应有防护结构或围栏进行有效的隔离。 2)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采取机械通风。 3)优先采用无毒建筑材料,用无毒材料替代有毒材料、低毒材料替代高毒材料。 4)在使用有机溶剂、稀料、涂料或挥发性化学物质时,应当设置全面通风或局部通风设施;电焊作业时设置局部通风装置。 (3)防噪声技术措施 1)强噪声气体动力机构的进排气口为敞开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声器。如起动机械、排风系统安装消音器。 2)尽可能减少高噪声设备作业点的密度。 (4)防振动技术措施 1)风动工具的金属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胶,或加用各种衬垫物,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振动。 2)手传振动工具应安装防振手柄,劳动者应戴防振手套。 3)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改善手持工具的作业体位,防止强迫体位,以减少肌肉负荷和肌力紧张;避免手臂上举姿势的振动作业。 (5)防高温技术措施 1)夏季高温季节应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施工。严格控制劳动者加班,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保证劳动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2)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采取轮流作业方式,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和休息时间。如:实行小换班,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等。 3)当气温高于37℃时,一般情况应当停止施工作业。 4)夏季高温季节为劳动者提供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水温应低于15℃。 应急救援措施 (1)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应急救援机构或组织。 (2)应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及时修订应急救援预案。 (3)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合理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医疗急救设备、急救药品、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照明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装备。 (4)施工现场应配备受过专业训练的急救员,配备急救箱、担架、毯子和其他急救用品。急救箱内应有简单明了的使用说明,并由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员进行保管、定期检查和更换。 (5)应根据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对全体劳动者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事故预防和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理能力,避免盲目救治。 (6)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个体防护用品措施 (1)根据粉尘种类和浓度为劳动者配备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 (2)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个体劳动防护装备,保证其有效。 (3)接触挥发性有毒化学品的劳动者,应当配备有效的呼吸防护用品;接触经皮肤吸收或刺激性、腐蚀性的化学品,应当配备有效的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1)管理措施 1)建筑施工单位应制定职业危害防治的技术措施计划,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职业健康监护 1)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保证职工能够得到与其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相适应的健康监护。 2)应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组织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查体。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应当由专人负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2)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应定期如实公布。 (4)职业卫生培训 1)应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职业卫生知识技能再教育和考核。 建设单位应收集的相关材料 收集的施工单位相关材料 (1)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影印件。 (2)所有参与该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情况,包括姓名、专业背景、资质证书、在该项目中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等。 (3)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及施工过程中职业病防治总结报告。 (4)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过程法律责任承诺书。 收集的监理单位相关材料 (1)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影印件。 (2)所有参与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监理的人员情况,包括姓名、专业背景、资质证书、在该项目中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等。 (3)职业病防护设施工程监理及施工过程职业病防治监理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施工过程职业病防治概况、监理组织机构、监理人员及设施投入情况、监理工作成效,并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资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签证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制件。 (4)职业病防护设施工程监理过程法律责任承诺书。 施工过程职业病危害防治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结束后应编制建设施工过程职业病防治危害总结报告。 (1)建设项目施工概况:建设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组成、主要施工内容、设备调试情况、施工起始日期。 (2)职业病防治工作介绍: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等。 (3)总结:对建设期施工过程中采取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