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项目名称 | 枣庄市三兴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纳米高岭土生产线技改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
建设单位名称:枣庄市三兴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地理位置: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后杨村 联系人:钟雷 | ||||
评价项目简介: 枣庄市三兴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00年08月09日成立。注册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后场村。公司经营包括:批发兼零售预包装兼散装食品。(有效期限以许可证为准)。纳米材料、轮胎及橡胶用特种制剂加工、销售;焦炭、建材、水泥、木材、钢材、化工产品(化学危险品除外),批发、零售;普通货物仓储;经营进出口业务;棉纱、办公用品、百货、橡胶销售;货运代理、装卸服务;会务服务。(以上涉及许可的,凭许可证经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利用一期废弃车间新建成品库3500m2;对制浆车间进行改造,购置破碎设备2套,制浆设备16套,压滤设备2套,离心分离设备4套,乳化设备2套,除尘器1套,并配备建设沉降池1500m3;对原有二台30kW功率的雾化器进行改造,更换轴承、齿轮等部件;对部分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加热系统增加燃气热风炉2套,更换布袋捕集器、控制部件等设备,铺设天然气管道3000米。 | ||||
现场调查专业技术人员 | 张壮、徐帅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 钟雷 | |
现场采样专业技术人员 |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 - | |
现场检测专业技术人员 |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 - | |
拟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拟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氧化钠、甲烷、尿素、氨、噪声、高温。 | ||||
评价结论与建议: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1)粉尘:矽尘。 (2)化学因素: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氧化钠、甲烷、尿素、氨。 (3)物理因素:噪声、高温。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1)粉尘:水泥粉尘、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等。 (2)化学因素: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苯、甲苯、二甲苯等。 (3)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线、手传振动等。 2021〕5号),确定拟建项目的行业类别为第三部分(制造业)第(十八)类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行业编码C30)第9条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行业编码C309),其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确定为严重。 拟建项目在今后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以及建成投产过程中如能按照《可研报告》中拟采取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本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补充措施及建议,确保职业卫生专项资金的投入,将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落实到位并确定其有效运行,加强应急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病防治管理,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要求,且在不改变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各主要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浓度(强度)基本能满足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建议:总体布局 生产区与非生产区之间宜设置隔离网或种植绿化,以起到减少生产区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非生产区的影响。 职业卫生管理 (1)加强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按照《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的有关规定,对档案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并在今后职业卫生档案管理中不断充实、完善。 (2)建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2018〕第24号修正)第三十六条关于“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的规定调整工作制度及工作时长。 (3)建议在天然气锅炉处安装气体报警器并按照要求设置报警值。 (4)拟建项目建成后,需要进行外委作业时,建设单位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建设单位应与外协单位或个人签订职业病防治相关劳动合同,在合同中明确告知操作岗位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情况,并明确双方职业病防治方面的相关权利和义务,确保能够为外委工提供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体检、在岗期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以及患病后的治疗等。 三同时” 建设单位应当在设计阶段组织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在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评审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施工。在试运行期间,应当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的情况和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检维修及有限空间作业 (1)定期检修维护生产设备及防护设施,确保各设备性能良好。在生产设备检修过程中,维修人员可能接触到高浓度的粉尘、锰烟,所以在检修或维护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加强通风和降温。特别是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容易发生危害。 (2)拟建项目在清扫、维修时存在有限空间,因此用人单位应采取综合措施,消除或减少有限空间的职业病危害以满足安全作业条件。 1)组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对有限空间部位进行全面辨识,建立档案。 2)制作有限空间警示标识,不经允许,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制定有限空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作业规程。 4)实行有限空间作业许可制度及作业票签发制度。 5)应对参加检维修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检维修作业现场和检维修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及注意事项。 6)检维修前,应根据检维修项目的要求制定检修方案,根据具体情况识别、确定职业病危害种类,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检维修时,作业人员应按要求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7)在有限空间内填充物更换和设备检维修过程中带好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仪及防尘防毒口罩等个体防护措施。 8)在有限空间进行检维修时,应严格按照《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 205-2007)的规定进行。 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建议 建设单位应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作业现场职业卫生管理,设置相应职业病防护设施,配置个人防护用品,保证作业人员职业健康。 职业病防护措施 (1)防尘技术措施 1)劳动者作业时应在上风向操作。 2)对施工现场裸露的道路应进行硬化处理,成立现场清洁队每天对施工道路进行清扫和洒水。 3)散装水泥应在密闭的水泥罐中贮存,散装水泥在注入水泥罐过程中,应有防尘措施。现场使用袋装水泥时,应设置封闭的水泥仓库,并将破损水泥袋洒落的水泥装袋先用。 (2)防毒技术措施 1)在其他人员可能接触有毒有害材料的场所,应设置警示标志。对可能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设施、装置的施工地点,应有防护结构或围栏进行有效的隔离。 2)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采取机械通风。 3)优先采用无毒建筑材料,用无毒材料替代有毒材料、低毒材料替代高毒材料。 4)在使用有机溶剂、稀料、涂料或挥发性化学物质时,应当设置全面通风或局部通风设施;电焊作业时设置局部通风装置。 (3)防噪声技术措施 1)强噪声气体动力机构的进排气口为敞开时,应在适当位置设置消声器。如起动机械、排风系统安装消音器。 2)尽可能减少高噪声设备作业点的密度。 (4)防振动技术措施 1)风动工具的金属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胶,或加用各种衬垫物,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振动。 2)手传振动工具应安装防振手柄,劳动者应戴防振手套。 3)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改善手持工具的作业体位,防止强迫体位,以减少肌肉负荷和肌力紧张;避免手臂上举姿势的振动作业。 (5)防高温技术措施 1)夏季高温季节应合理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施工。严格控制劳动者加班,尽可能缩短工作时间,保证劳动者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2)降低劳动者的劳动强度,采取轮流作业方式,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和休息时间。如:实行小换班,增加工间休息次数,延长午休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进行室外高温作业等。 3)当气温高于37℃时,一般情况应当停止施工作业。 4)夏季高温季节为劳动者提供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饮料水温应低于15℃。 应急救援措施 (1)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应急救援机构或组织。 (2)应根据不同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及时修订应急救援预案。 (3)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合理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医疗急救设备、急救药品、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照明装置、个人防护用品等应急救援装备。 (4)施工现场应配备受过专业训练的急救员,配备急救箱、担架、毯子和其他急救用品。急救箱内应有简单明了的使用说明,并由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员进行保管、定期检查和更换。 (5)应根据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事故对全体劳动者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事故预防和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理能力,避免盲目救治。 (6)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个体防护用品措施 (1)根据粉尘种类和浓度为劳动者配备合适的呼吸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 (2)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个体劳动防护装备,保证其有效。 (3)接触挥发性有毒化学品的劳动者,应当配备有效的呼吸防护用品;接触经皮肤吸收或刺激性、腐蚀性的化学品,应当配备有效的防护服、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 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1)管理措施 1)建筑施工单位应制定职业危害防治的技术措施计划,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组织,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2)建立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劳动者职业卫生监护及档案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2)职业健康监护 1)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保证职工能够得到与其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相适应的健康监护。 2)应建立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规定妥善保存,组织劳动者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查体。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应当由专人负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2)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应定期如实公布。 (4)职业卫生培训 1)应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职业卫生知识技能再教育和考核。 收集的施工单位相关材料 (1)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影印件。 (2)所有参与该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情况,包括姓名、专业背景、资质证书、在该项目中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等。 (3)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及施工过程中职业病防治总结报告。 (4)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过程法律责任承诺书。 收集的监理单位相关材料 (1)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影印件。 (2)所有参与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监理的人员情况,包括姓名、专业背景、资质证书、在该项目中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等。 (3)职业病防护设施工程监理及施工过程职业病防治监理总结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和施工过程职业病防治概况、监理组织机构、监理人员及设施投入情况、监理工作成效,并附设计变更、工程变更资料、监理指令性文件、各种签证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的复制件。 (4)职业病防护设施工程监理过程法律责任承诺书。 施工过程职业病危害防治总结报告 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结束后应编制建设施工过程职业病防治危害总结报告。 (1)建设项目施工概况:建设项目的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组成、主要施工内容、设备调试情况、施工起始日期。 (2)职业病防治工作介绍:施工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情况、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情况、职业卫生管理、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等。 (3)总结:对建设期施工过程中采取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总结、评价。 | ||||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1、对工作制度进行符合性评价; 2、细化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以及对人体健康影响; 3、细化生产车间原有机械通风设施调查; 4、补充锅炉房报警仪及报警值设置建议; 5、根据类比项目检测结果提出噪声及高温作业岗位。 |
附影像资料: